富而思进创大业 恪守宗旨为乡民
——记优秀共产党员高沙镇双合村舒小云同志
舒小云,洞口县高沙镇双合村一名普通的下岗女工,一位一双泥腿天天在田里忙活的“农民”。但她头上闪耀着无数光环: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全国种粮大户、国家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获得者、袁隆平科技奖得主、湖南省创业成功女性、湖南省农村优秀实用人才、湖南省“十大”经纪风云人物、邵阳市优秀共产党员、邵阳市“十大光荣”人物。她用自己的执着在农村广阔的舞台上追求和丰富着自己不平凡的人生,用自己的致富实践和经验影响与带动着周边的群众共奔致富之路。
下岗不失志 农村再创业
1997年,舒小云因企业改制而下岗,她毅然回到老家当起了农民,向银行和亲戚朋友借贷8万元,建起了一幢能饲养500头生猪的养猪场,购进母猪100头、仔猪400头,进行规模养殖。但由于缺乏技术、管理不善,她饲养的生猪不仅没有给她带来效益,反而血本无归。从不服输的舒小云却认准了目标不回头,她又从外地引进1000头乳猪回家饲养。经过几年的摸索积累,她成了名副其实的养猪专家。2000年,她出栏生猪达到1000头,盈利14万多元;2001年,她投资10万余元,建造高标准猪栏100间,采用“肥猪架猪干喂”等新技术,当年,共出栏生猪1500头,获利17万余元。
2002年,舒小云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调整种植结构政策,大面积种植黄姜,投资12万元,承包了邻村600多亩荒地和荒山,经过一个春天的奋战,垦覆荒山320亩,平整荒地300亩,建起了高规格的黄姜种植和退耕还林基地。不懂技术,她就向能人学,向书本学,很快掌握了黄姜的施肥、治虫、剪枝、整形、保花保果等技术。光黄姜一项,她连续两年收入都达到10万元以上。在成功事实带动下,群众都纷纷学着种起了黄姜。舒小云研究的黄姜生产病虫害防治技术,成为指导全县黄姜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正当“猪满栏,药满园”,荣誉、掌声接踵而来的时候,舒小云看到因农村外出打工人员增多,很多地方都出现粮田抛荒的严重现象,不由自主地拓宽了视野——发展优质粮食生产。2006年初,舒小云大胆承包高沙镇飞山村 300多亩低产田从事优质稻生产,她合理改善耕作条件,精耕细作,将上百亩低产田整成了高产田,当年,她就获利8万多元。2007年,舒小云又租赁了石江镇江潭村550亩稻田,扩大了生产面积。尽管遇上50年不见的大旱,她种植的粮食每亩最高单产仍然突破550多公斤,当年收获粮食50多万公斤,获纯利28万多元。2008年,舒小云抓住国家土地流转的契机,一举承包木山村1600亩稻田,进行双季稻生产,并投入资金70多万元,开展土地治理和中低产田改造,共平整土地900多亩,修通田间公路
2008年,舒小云在县农业部门的帮助下,又投资20多万元,承包了飞山村荒芜多年的园艺场,扩改了260多苗优良柑桔果园,开拓果木市场。
勤劳结硕果,共奔致富路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舒小云深深懂得“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的道理,她跳出了小农生产者的狭隘圈子,心里始终装着国家,装着周边乡亲。
养猪致富后,舒小云对周边村民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帮扶形式,有的帮技术,有的帮种苗,有的帮资金。她为12户养猪户提供资金27000多元。她还经常深入乡亲们的猪场免费传经验、授技术,送信息、送资料,周边黄花、板桥、飞山等7个村的50多户农户在她的带动下,都建起了年出栏200头以上的养猪场,成为全县主要养猪基地之一。
从2007年起,舒小云先后聘请多名著名农业专家担任技术顾问,通过举办专家讲座、现场技术指导、印发技术资料、创办科普学校、开通网站等途径,向全县广大农户传授优质稻生产新技术,开展了“一帮十”科技“传、帮、带”行动。2007年,舒小云发起成立了洞口县优质粮食专业合作社。2010年,合作社优质稻生产达2万亩,获国家级财政补贴90万元,成为全市十佳优质稻示范基地之一,辐射高沙镇、山门镇、岩山乡、竹市镇等乡镇,,带动全县800多农户发展优质稻生产,其中国家级种粮大户2户,2011年预计可突破3万亩。通过订单农业,合作社近年来在统一采购农资和免费提供种子及优质高价中共为社员返利2020万元。
由一个普通的下岗职工成为致富一方的带头人,成为广大农村党员致富的榜样,舒小云始终牢记党和政府的关怀,富而思进,一心为民,回报社会,回报乡亲,是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