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古以来是我国有志之士的自我要求和人生目标。放在今天,仍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一方面,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另一方面,有利于党员干部丰富自身精神生活,也有利于国家的长足发展。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要做到克己奉公。克己与我们古时说的慎欲有异曲同工之处。《韩非子·解老》里面说到: 人有欲则计会乱,计会乱而有欲甚,有欲甚而那必盛,邪气盛则事经绝,事经绝则患祸生。人的欲望一旦产生,不经克制,便会一发不可收拾。把欲望的念头扼杀在摇篮里才能做到及时克己。作为党员干部,作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桥梁,要担负起身上的重任,做一个有高度责任感的干部,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控制自己的欲望,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尽心维护好群众的利益。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要做到廉洁自律。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做到慎初。自古以来,人民群众就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在最开始每一位入仕者无不胸怀大志,热血沸腾。但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善始善终。借着手中的权力把财物装入自己腰包的人屡见不鲜。唐太宗就曾指出,赃官虽未被揭发,却因害怕败露经常忍受精神折磨;而一旦东窗事发,不仅本人丧命,还将给子孙后代留下耻辱。 其实做官和做人一样,求个心安是最舒适的境界了。党员干部要做到廉洁奉公,就要以前人为榜样,加强学习。古有“一钱太守” 刘宠以一个铜板婉拒民众所赠财物;杨震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不知”义拒下级官员所赠黄金;陶母拒受县吏儿子陶侃所赠他人之物,以金玉良言教育儿子廉洁自律。这种优秀的楷模比比皆是,为党员干部修身养性树立了标杆。党员干部以优秀的前人为榜样,加强学习,弘扬廉洁的精神,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才能为人民群众所信任。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要做到与民同心。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喜欢人民所喜欢的,厌恶人民所厌恶的,这才是人民的父母。作为党员干部,就是人民的父母,凡权为民所用,凡情为民所系,凡利为民所谋,这就是现代社会党员干部应有的为官之道。远古时期就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家喻户晓,至今都广为流传。党员干部也应该有这种精神,把基层当做自己的家,与民同乐,与民同忧,与民同心。
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加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要做到慎独慎微。《礼记·中庸》上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慎乎其所永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慎独”这个话题看起来古老,但是历史虽已泛黄,“慎独”精神却依旧闪烁。它与我们世世代代人整体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干部修养的提高密切相关。刘少奇同志曾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管,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叫做‘慎独’。”慎微有助于慎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从每一件小事做事,从而养成良好的作风习惯,从慎微到慎独,也就水到渠成了。 “慎独慎微”作为一种传统的修身法,不仅在古代发挥过重要作用,如今也能为加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提供准绳,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持。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我们可以学到的东西太多太多,我们应该庆幸我们有如此伟大的前人先辈们为我们留下如此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更应当好好珍惜,好好继承,在以后传给子孙后代,让世世代代的人民群众都受益。天下兴亡,匹夫尚且有责,更何况党员干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随时都不会晚,也永远都不会过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走群众路线,进百家门,听百家言,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将是我们党员干部不变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