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农村党员教育面临的问题、挑战及对策

2017年03月01日来源:共产党员网 作者:  点击数:

党员教育工作是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信息网络化是当今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加强和改进信息网络化条件下的党员教育工作,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结合在如东的调研,分析了信息化条件下县域农村党员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机遇,并就当前如何加强信息化条件下农村党员教育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当前农村党员教育面临的问题

1.认识不深、重视不够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一是认识难统一。部分基层同志认为党员教育是一项软指标,认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目标不具体,检查难量化,成效不显著,抓了看不见,不抓无所谓。少数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认为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基层党员教育培训是业务活、技术活,应该由经信委、农业、教育、广电等业务部门来抓,不能“荒了自己的田、种了别人的地”。部分党员的组织观念淡化,片面认为参加培训既耽误时间,又影响收入,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经济条件有限,开展培训内容单一、形式简单、针对性不强,导致参训党员学习效果不明显,参学意愿降低。二是人员难集中。党员流动性较强,特别是一些农村年轻党员大多外出打工,在家党员大多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身体偏弱,加之村域合并后面积增大,居住分散,基层员集中难的现象较为普遍。三是活动难开展。少数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三会一课”落实不到位。

2.教育培训阵地不完善、资源整合不充分。一方面培训阵地不完善。2013年前,县级党校办学条件较差,场地设施简陋,办学能力逐渐萎缩;镇业余党校大多处于无固定师资、无固定场所、无规定经费的“三无状态”,难以承担大规模培训基层普通党员的任务。部分远程教育站点由于管理不规范、操作人员素质偏低,导致设备闲置、作用发挥不好。另一方面教育培训资源整合不够。涉及农村党员教育的项目、网络、人员、资金、技术等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各管一片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党员教育内容与基层党员需求不一致,致使培训与需求严重脱节,培训效果不明显。互联网覆盖率不高、信息化手段运用率低。由于如东互联网在农村的覆盖率、到村入户率低,导致信息网络手段在农村党员教育中的运用率处于较低的水平,难以满足党员教育需求。

3.党员教育针对性不够强、形式较单一。部分基层党员反映,一些地方农村党员教育的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在培训象上搞“一刀切”。虽然各地开发制作了一些“乡土教材”,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党员教育的实际需要,一些地方重实用技术培训、轻党性党纪和政策法规教育,一套教材用到底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培训中大多教学课件以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主,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在与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员访谈中,有部分党员认为,理论培训学用脱节,在内容的选择上没有结合党员的实际需求,而且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培训不够,影响了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4.人员不到位、经费无保障。一是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抓农村党员教育工作。需要建立专门机构和充实力量从事大量基础性工作,机构力量问题不解决,党员教育的职能职责就难以落到实处。二是没有专项的党员教育经费。党员教育经费主要由党费补贴、工作经费支持,难以按规定纳入财政预算,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已成为严重制约和影响党员教育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

5.制度建设滞后、落实不到位。部分基层党组织对普通党员培训大多停留在临时性、突击性、应急性教育,已经建立完善的普通党员轮训、交流、学习激励、学习考核等经常性教育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偏差,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二、信息网络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信息网络覆盖面广、方式灵活,为扩大农村党员的受教育面、克服时空局限性提供了新机遇,但同时也对改进农村党员教育方式、提升思想宣传效果提出了新挑战。互联网、数字电视、手机信息平台等新媒体,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也正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在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农村党员接受教育渠道不断增加,可选择面不断增强,对过去农村党组织“读读文件、看看报纸”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在社会价值观多元背景,信息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社会舆论的放大,这对各级党组织如何领导思想教育、引导社会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农村党员教育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在信息网络中把握舆论宣传的话语权,以科学的思想武装党员、以先进的理念指导工作、以现代信息手段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提出了新的挑战。

2.信息网络生动直观、及时快捷,为增强农村党员教育的吸力、提高时效性提供了新机遇,但同时也对改进农村党员教育的工作方式,让农村党员愿意学、喜欢看提出了新挑战。通过信息网络,可以将农村党员教育的触角延伸到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一名员,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在第一时间直接传播到基层,确保真实全面完整,切实提高农村党员教育的覆盖面和吸引力。但与此同时,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农村党员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成为广大农村党员能否积极主动参加党员教育,并学以致用、学有所得的关键。新形势下的农村党员教育工作是否能在提高内容的可看性和实用性上下功夫,在提高教育的影响力和信息量上下功夫,是否能把握好“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两个关键,把握好“党员干部希望学习的”和“需要党员干部学习的”这两个重点,切实增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成为对基层党组织抓好农村党员教育工作的新考验。

3.信息网络内容丰富、互动性强,为及时掌握情况、改进工作、提高工作针对性提供了新机遇,但同时也对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监管和教育效果评估提出了新挑战。信息网络的开放性,可以使党员教育工作机构通过资源整合,集中各行业各部门的优质教育资源向基层倾斜,向一线贴近;信息网络的交互性,使农村党员教育从过去的灌输式、强制性教育向互动式、参与式教育转变,教育者可以直接掌握基层党员的学习情况、答疑解惑,农村党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学并提出意见建议,也有利于各级党组织根据党员需求改进工作,极大地增强了农村党员教育工作的对性和实效性。但与此同时,信息网络化条件下的农村党员教育是在大众监督下的阳光教育,如果没有严格的审查和监督,在教育内容等环节上稍有疏忽和错误,就可能被网络舆论放大和丑化,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何确保农村党员教育的信息网络安全成为重要课题。同时,信息网络化条件下的农村党员教育由集中安排逐渐走向分散、个性化学习,如何对农村党员教育的内容、效果进行评估、评价,既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影响农村党员教育工作向纵深推进的瓶颈问题。

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破解“认识不深、重视不够”的难题。一是明确领导责任。坚持把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各级党组织的一把手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各级党员教育培训联席会议度,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组织部门牵头,纪检、宣传、党校等为成员单位,负责研究制定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政策措施和年计划,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并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进行督促检查考核评价。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解决党员教育培训工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健全工作机构。加强镇一级党员教育力量建设,镇区明确分管党务工作的副书记或组织委员负责抓农村党员教育工作,形成明晰的党员教育组织体系,确保上下职能统一、工作对应,减少等待观望、多布置、力量损耗。三是充实工作力量。根据党员教育的工作需要和职能要求,选配熟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熟悉党员教育的行家充实到各级党员教育工作机构中来,充实必要的工作力量。

2.进一步加大统筹协调、推进共建共享,破解“培训阵地不完善、资源整合不充分”的难题。一是开发整合培训阵地资源。进步完善功能,强化服务,把各级党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社区工作站、流动党员服务站打造成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依托大专院技术院校和科研院所、社会培训机构、科技示范基地等,开展党员业务技能培训。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基地、廉政教育示范基地等,对党员进行党的历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纪律等教育培训。结合如东资源禀赋,实际建立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二是优化整合培训师资资源。定期举办党员教育师资队伍示范培训班和党员教育工作者示范班,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教育师资队伍和党员教育工作者队伍,为党员教育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在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的基础上,建立开放式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选聘党校行政干校教师、领导干部、先进模范人物、科技人员、技术骨干、乡土人才、致富能手等担任专兼职教师。鼓励建立党员教育培训志愿者讲师队伍。完善遴选制度,探索实行师资联聘、动态管理机制,逐步实现优质师资资源共享。三是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建设。组织力量编写适应如东县情的党员教育培训急需的简明教材。组织开展优秀教学课件评选,增强党课讲授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加强对电教片、远程教育课件等现代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建立数量充足、内容丰富、使用方便的党员教育培训信息资源库。

3.进一步建立完善多渠道、广覆盖、全媒体的农村党员教育信息网络化平台,破解针对“互联网覆盖率不高、信息化手段运用率低”的问题。一是拓展延伸远程教育平台教育培训功能。联系农村实际,开展平台大建设、学用大培训、操作大比武。推进远程教育站点接入电信网、广播电视网,推进远程教育站点提档升级和进街道、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两新”组织,逐步实现进村、人户、到人,不断扩大覆盖面,提升服务功能,力争到“十二五”规划末,基本实现远程教育站点接入互联网,提高终端站点的使用率、点击率和满意率。二是完善手机信息平台教育培训功能。建立起覆盖全部党员、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的手机信息平台。丰富手机信息平台内容。同时,加大手机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落实专人负责信息处理,建立日常信息反馈、重要信息专项处理、突发信息应急管理机制,确保手机信息和咨询服务电话反映的问题“个个有落实、件件有回音”。三是完善互联网平台教育培训能。加大与移动、电信、广电网络等部门的协调力度,降低基层互联网的投入成本,加速推进党建信息网络建设。加快推进村级党员教育网络建设,积极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农村党员教育,提高村级党员教育的现代化程度;办好党员教育专栏,实现党员教育上电视、上手机、上互联网。

4.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丰富培训内容,破解“党员教育针对性不够强、形式较单一”的难题。一是创新农村党员教育方式方法。在巩固现有教育手段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机信息系统、远程教育等信息化手段开展党员教育。广泛开设党员“流动课堂”,组织党校教师、讲师团成员、先进典型代表、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等,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流动办学、送教上门,力求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教育课堂;实行分类施教的培训方法,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党员的差别,完善分类别、分层次、分片区培训的组织形式;推行“菜单式”选学等教育模式。突出按需施教理念,通过精心设计优质的培训菜单,供党员自主选择,使教育培训更具灵活性和吸引力。二是丰富农村党员教育内容。结合农村党员教育的实际,坚持把增强党性作为第一任务,将理想信念教育与能力建设贯穿始终。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放在首位,对广大党员进行党章和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知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教育,法律法规和党风党纪教育,业务知识和技术技能培训。结合农村党员教育的实际,坚持把增强党性作为第一任务,将理想信念教育与能力建设贯穿始终。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体系教育放在首位,对广大党员进行党章和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知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教育,法律法规和党风党教育,业务知识和技术技能培训。围绕“学党章党史强党性、学政策理论强素质、学实用技术强技能”,加强基层党员教育培训活动,不断丰富和完善党员教育的内容,激发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广大党员愿意学、学得懂、用得上、用得好,切实增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推进党员教育培训实施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新党员培训、大学生村官党员培训、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等党员教育培训重点工程。

5.进一步加大投入,落实经费,破解“农村党员教育经费无保障”的难题。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培训经费保障制度,在安排培训经费预算时要统筹安排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并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留存的党费要按规定主要用于党员教育培训,并将其纳入党建工作年终目标考核。采取筹措社会资金、吸引各界捐助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拓宽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的来源渠道,补充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的不足。进一步规范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6.进一步推进农村党员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破解“党员教育制度不完善”的难题。一是健全完善党员集中轮训度。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培训、突出重点”的原则,充分利用党校教学阵地、远程教育站点、党员活动场所,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党员进行集中培训。普遍推行农村党员春训、冬训的集中培训方式,确保对广大农村党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集中轮训。二是健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组织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委负责同志每年至少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讲1次以上党课。严格组织生活,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党员参加党内集中教育和主题党日教育培训活动,对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三是健全完善党员教育培训考评激励制度。采取述学、评学、考学等执法,对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进行跟踪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和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情况,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和单位党建工作、精神文明建设考评的重要内容,促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切实抓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吴徐兵)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