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乡“孺子牛”

— —记洞口县罗溪瑶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袁玉辉

2014年09月09日来源:邵阳日报 作者:佚名  点击数:

 

92上午,洞口县罗溪瑶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袁玉辉来到宗溪村,细心察看村里有机稻的长势情况。看到沉甸甸的稻穗,想着丰收在望,袁玉辉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这位自小在瑶乡长大,从小目睹了昔日瑶乡“炒菜烧干锅,生病慢慢拖,上坡打赤脚,晚上顺墙摸”的瑶乡汉子,先后在大屋瑶族乡工作8年、罗溪瑶族乡工作3年多,至今已在5个边远山区乡镇工作24年。为了打破贫困的枷锁,改变瑶乡落后面貌,他走遍了瑶乡的山山水水,就像是一头“孺子牛”,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无悔的青春年华,谱写成一曲曲扎根基层、奉献山区的瑶乡情歌。

情系百姓,筑起瑶乡致富路

20113月,组织上安排袁玉辉去罗溪瑶族乡工作,担任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大屋是洞口最贫穷的瑶族乡,罗溪则是洞口最偏远的瑶族乡。从最贫穷的瑶乡到最边远的瑶乡,袁玉辉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当中。

罗溪瑶族乡位于洞口最西端,距县城74公里。袁玉辉生在罗溪,长在罗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瑶家汉子。回到生他养他的家乡,看到山区村民生活的艰苦,袁玉辉心中多了一份沉重。如何帮民致富,成为袁玉辉首要面对的难题。

2011年,袁玉辉了解到,洞口县有两家农产品龙头企业对有机水稻的需求越来越大,且正在开辟有机水稻基地。而有机水稻的种植,适合高寒山区,需要独特的气候条件。通过深入调研,袁玉辉认为,罗溪可以种。袁玉辉经过进一步的了解后,根据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对原料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于是,他决定调整种养结构,大力推行有机水稻的种植。

然而,村民们守旧的思想让有机稻的种植推广出了不少难题,不少当地村民对尝试种新品种都有抵触情绪。

为了让村民了解有机稻的优势,袁玉辉三番五次到村里做工作。一些党员碍于面子,开始试种香芝然有机稻。当时心里不怎么想种的。村里乡里的干部给我讲,党员要带个头,我不种面子上过不去。后来种了价格产量都可以,我就想多种,但是老百姓积极性都高了,现在村里都没有闲置的土地。”宗溪村村民覃凯从“试一试”到“无地可种”,有机稻的增收,让他尝到了甜头。

为了让村民种植有保障,该乡与一家农产品公司签订了协议,种植的有机稻同区域、同品种、同价格。然而,第一年香芝然米业的差价收购,给袁玉辉有机稻的推广再出难题。宗溪村支部书记徐中兰说:一两个月了还没有来收购,年底了还没有来。我们给公司打电话,雪峰贡米是一百斤200元,但是公司只出180元,老百姓觉得不公平,有意见。”

知晓此事后,袁玉辉带着村里的干部找到了企业负责人面谈,最终打动了企业负责人,确定按同价收购。第二年,有机稻的种植趋于平稳。如今,宗溪村920亩水田都种上了有机稻,其他村组的有机稻种植也逐步推广开来。仅有机稻的种植,就能让村民每年增收12万元。

与此同时,生态旅游也成了袁玉辉解决瑶乡致富的一条致富路。上任之初,袁玉辉就一头扎进罗溪的大山。旅游路线的勘察和确立,他钻深山、趟溪流、攀悬崖;旅游景点的开发和推介,他一次次跑长沙、上北京;为了发展壮大旅游产业,他夜宿农家问计于民,与瑶乡群众共商发展旅游产业的妙计良方。2011年,罗溪森林公园升格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13年被省旅游局评为3A级景区,今年“五一”期间游客量达到4万余人次。

扎根岗位,群众冷暖放心上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偏远山区的基层干部,袁玉辉认为生活苦不是问题,条件差不是问题,财力乏也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有没有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在袁玉辉的心中,始终忘记不了这样一件事。2008年,大屋发生历史上最严重的冰灾,11个村5000多名群众全部受灾。当时的大屋,天寒地冻、供电中断、物资紧缺,形势非常严峻。时任乡长的袁玉辉带领基层干部在结冰一尺多厚的冰路上步行出山、进山、下村,了解受灾情况,慰问受灾群众,组织群众自救,让他们在最为无助、渴盼的一刻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政府的关怀。为了尽快恢复供电,在县委、县政府,县相关职能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袁玉辉组织干部群众,克服结冰积雪、树倒拦路、肩扛设备等重重困难,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恢复了全乡的供电。袁玉辉清楚地记得,在重见光明的那天晚上,几个村一百多名瑶汉群众自发到乡政府燃放鞭炮表示感谢,干部群众畅谈欢笑、共同庆祝,鱼水之情在那刻被定格成一幅永恒的画面。这幅画面,至今仍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通过这件事,袁玉辉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的领导干部,只有把群众放在心坎上,把群众冷暖摆在第一位,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群众就会讲你好,内心就会感激你。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