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余姚市谢家路村党员在教育活动点集体议事。(资料图片)
当前,随着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以及利益格局、关系的调整,农村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日渐显露,干群关系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紧张局面,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
许多农村基层干部都说,在农村做群众工作真的不容易,不被“骂娘”已经挺不错啦,更甭提让群众主动提议给自己“加薪”了。但是在浙江余姚市谢家路村,却接连两次发生村民代表联名要求给村干部“加薪”的新鲜事。
不仅如此,谢家路村还连续九年实现零群体性事件、零上访事件及零刑事案件——面临着严峻挑战,谢家路村为什么仍能在农村群众工作领域取得如此斐然的成绩?带着疑问,记者进入这个先后获得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等13项国家级荣誉和70多项省级荣誉的南方小村寻求答案。
走市场兴村发展之路,为村级集体经济“掘金”
走进谢家路村,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车来车往,便民服务站、社区活动中心、体育运动场等设施一应俱全。路两旁层次分明的绿化带,成排的别墅和小高层住宅,让所有第一次到这儿的人都为之惊艳:这真的是农村吗?
不仅如此,在谢家路村,村民们年老有所养、看病有补助、读书有学礼、结婚有贺礼、生病有慰礼、丧事有悼礼。60多岁的村民沈春兰一说到村子的现状,开心得合不拢嘴:“马路宽了,村子亮堂了、漂亮了,住上了260平方米的新房子,看病不用跑到镇里、城里了,每个月还有几百元钱可领,这在十多年前是做梦也想不到的啊!”
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个经济落后、农民增收慢、村庄形象差、社会矛盾多的落后村。生活的蜕变,是从一座小型商贸市场开始的。
谢家路村前不靠山,后不着海,又远离集镇,在一般人看来,明显缺乏发展优势。1988年,刚担任村主任的钱建康顶住村民们质疑的目光,结合本村地处周边村中心的实际,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市场兴村”的发展思路。在集体资金筹措不足的情况下,他以个人名义在银行贷款5万元,建了一个小型的农贸市场。
预料之中的红火生意很快将村民的心与信任聚焦在一起,这更坚定了钱建康和村班子一班人的决心。这之后,村集体又陆续投入400多万元,建起了综合性市场和商贸一条街,挖到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第一桶金”。
发展的脚步从此一路向前。在开办市场的基础上,村党委通过土地整理、零星村整治等途径整治改造了3300多亩土地,净增有效耕地面积400多亩,使谢家路村率先成为全市首个市级标准农田建设村;依托滨海产业带和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优势,建立了谢家路村工业安置点,一家家规模企业像金凤凰栖上了谢家路村的这棵“梧桐树”。
目前,全村已有企业94家,其中,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32家,亿元企业3家。2012年实现社会经济总产值40.16亿元,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1671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9968元。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国优秀小康村,省、市新农村建设样板村。
走“四民”工作法服务之路,民情联络无遗漏
“村民的事儿再小,也是大事儿;干部的事儿比起村民的事儿,再大也是小事儿。”这句话,谢家路村党员干部不仅经常挂在嘴边,更用自己的行动不断践行。
晚上6点半,一般人都下班了,而谢家路村委会大楼内的灯,却还亮着。在这栋大楼里工作的村党委书记钱建康和几位村干部,一直呆到晚上9点才回家。
这是谢家路村独创的村干部夜间工作制——每周两个晚上的6点半到9点,村干部必须轮流值班。
村里大事小事忙不完,但是村干部却只有10个人。村干部白天外出办事,村民上门来找,不时会遭遇“铁将军”把门。为了能让村民方便办事,谢家路村从2001年3月就开始正式实施村干部夜间工作制,每周两个晚上为夜间工作日,10名村干部分成两组,轮流上班。
这个制度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真难。村干部夜间工作制,在谢家路村硬是坚持了十三年。翻开一本本夜间工作记录单,上面记录的既有涉及全村发展的村务大事,也有小到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我们白天要干活,没工夫来村里办事,正好夜里来。”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
谢家路的村干部们都说,谢家路村干群关系和谐的秘诀就是村干部敢于主动走进矛盾,和村民以心换心、以情换情。
谢家路村从2001年就开始全面推行以民意收集、民事反映、民情分析、民声回应为主要内容的“四民”工作制度,组织党员多渠道收集民情;此外,谢家路村还在10个村民小组的基础上建立了10个党支部,负责宣讲村里大事小事,了解村民困难需求和他们的意见建议,真正做到民情联络无遗漏。
从2007年以来,村民对班子成员的民主测评满意度每年在98%以上。正是由于村民们对于谢家路村党员干部发自内心的认可和信任,村里才两次出现了上文中所述的村民代表主动要求为村干部“加薪”的新鲜事。
走“阳光村务八步法”民主之路,村里的事儿村民说了算
当下一些农村基层干部抱怨“群众工作难做”,个中原因主要在于农村各类利害关系日益交织,因征地拆迁、低保救助、耕地流转管理等引发的群众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而引发这些矛盾的主要因素之一便是基层党组织决策不够民主公平、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
针对这个问题,谢家路村开出了一剂良方——“村里的事儿村民说了算”。
“还有一个月就到榨菜收割季节,但是运榨菜的机耕路却又小又破,90多家农户都希望村里对这条路进行拓宽,方便榨菜的运输。”封立君是谢家路村第九村民小组组长,也是第九党支部党员。去年3月初,他在支部党员学习活动例会上将农户们的建议提出。
农户们的建议,通过支部党员讨论,以党员提案形式上交到了谢家路村提案委员会,委员会又马上把提案交给职能部门。经过实地了解情况之后,村党委认为这确实是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据此决定对该田间路进行拓宽。到3月底,在榨菜收割期之前,该田间路顺利完工,广大农户对此大为称赞。
在谢家路村,凡是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重大事项,均被纳入民主决策范围,村里事务由村民做主。这一制度在谢家路村逐步发展和完善为“阳光村务八步法”:收集民意、提交提案、方案论证、党员讨论、形成决议、作出决定、监督实施、结果公开。
“阳光村务八步法”一环扣一环,环环有党员群众参与。村干部由原来的决策决定者变成决策组织者,由决策的主角变成了决策的配角。
按照“八步工作法”,近年来,村里顺利通过了光明公路拓宽改造、新村住宅区建设、农民公园改造等一系列村级重大事项决策70多项。
谢家路村在2002年还建立了党务、村务公开栏,并主办了《阳光月刊》,刊登每月大事记、工作计划、财务公开等13项内容,党员提案办理、反馈情况、重大事项决策执行情况等也刊登其中,使村务事项公开透明,充分落实村民的知情权,也能更好地让党员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村里的事儿村民说了算”,大大激发了广大村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