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增强党员教育实效性的研究

2013年03月01日来源:共产党员网 作者:佚名  点击数: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显著特征。实效性是党员教育的内在要求。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加强党员教育实效性研究,对于提高党员教育科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承担本课题调研任务的河北、辽宁、福建、江西、广西、云南、甘肃、宁夏等省(区)党委组织部和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了党员问卷调查和调研,共发放并收回有效问卷67133份,召开座谈会321场,访谈党员干部3029人。调研组还深入到福建等地进行专题调研,听取了省、市、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党员教育工作者、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党员和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了一些增强党员教育实效性的典型。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此报告。

  一、增强党员教育实效性的创新实践

  中央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工作,党的十七大以来,先后出台了《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中组部始终把党员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每年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作出专门部署。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始终坚持抓住根本、围绕中心,面向基层、把握节点,示范带动、典型引路,注重学用、创新手段,整合资源、强化保障,大力推进党员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工作过程中,各地各部门联系各自实际,大胆探索创新,创造出许多经验做法。

  1、陕西:挖掘红色资源,突出党性教育主题

  背景:近年来,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现象,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一些地方在党员教育中存在重技能培训、轻党性锻炼的现象,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党性教育。

  创新: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蕴藏着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陕西针对广大党员思想活动呈现出的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等特征,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把学习延安精神作为党员教育的必修课,科学设计了“延安时期党内的优良传统及典型案例”、“学党章、讲党性、弘扬延安精神”、“弘扬抗大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等教育主题,利用中国延安革命纪念馆、凤凰山革命旧址、七大会议旧址等教学点,强化革命旧居旧址现场教学和重温入党誓词等仪式教育,以人的故事讲党的道理,增强了党性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广大党员干部普遍反映,培训增强了党性修养,强化了宗旨意识,培训一次、受益终生。目前,延安已成为全国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重要基地。

  2、福建: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构建教育阵地网络

  背景: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著名的侨乡和改革开放前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该省党员队伍不断壮大、构成更加复杂、流动日趋频繁,党员教育工作面临一系列挑战,明显存在党员个性化教育需求难满足、普通党员教育任务难落实、阵地师资经费难保障等“三难”问题,党员教育实效性受到很大影响。

  创新:2010年以来,福建省采取措施,着力破解“三难”问题,组织实施了以建立十个省级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百个党员创业就业培训中心、千个基层党员轮训课堂、万个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教育培训“十百千万”工程。“十百千万”工程有效统筹了阵地、师资、教材、对象和组织领导,最大限度整合了各种优势和各类资源,在省市两级建成了600多个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100多个党员创业就业培训中心、3400多个基层党员轮训课堂、19500多个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2600多个党员教育培训实践(实训)基地、12000多个党员教育服务中心(站点)、1630个党员教育网站(网页),构建了贯穿省、市、县、乡、村,覆盖各个层级、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党员教育网络,扩大了党员教育覆盖面,满足了党员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了党员教育实效。

  3、河北:推行“双育工程”,丰富党员教育内容

  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农村党员思想跟不上党的先进性要求、能力不适应科学发展需要,党员教育工作存在着“难组织”、“坐不住”、“效果差”,针对性不强、吸引力不够等突出问题,农村党员的素质能力亟待提高。

  创新:从2010年起,河北省开始实施以“党性教育+技能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双育工程”,用3年时间,对全省未纳入各级党委干部教育培训范围的基层党员进行轮训。“双育工程”以增强党员党性观念为首要目标,以搞好党员技能培训为中心任务,以统筹各部门教育资源为重要手段,以开展各项党内活动为有效抓手,创造了“经常性教育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增强党性观念与提升能力素质相统一、落实接受培训权利与履行学习义务相一致”的党员教育培训新经验。工程实施以来,全省共举办各类培训4.7万多期,教育培训党员169.2万多人次,带动57.7万人创业就业。“双育工程”找到了提高觉悟与增强本领的结合点,有效调动了农村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受党员群众欢迎。

  4、辽宁:开设“情景党课”,改进党员教育方式

  背景:“三会一课”制度是党内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党课作为党员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形式单一、质量不高,越来越受到挑战,越来越难落实,甚至成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包袱。创新党课模式、提高党课质量已刻不容缓。

  创新:2010年以来,辽宁省大胆探索、积极推行“情景互动式党课”。这种党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一个或几个人物、事件为素材,通过展示实物、道具,把党员带入特定情境中,启发和引导党员参与互动交流。“情景互动式党课”将革命题材、历史题材、现实题材、发展题材、人物题材、事件题材等作为党课选题,丰富了党员教育的内容;采取情景剧、快板书、舞蹈等文艺节目,科学设计情景展示和互动交流环节,改变单向灌输、党员被动接受的单一授课形式。广大党员成为党课的主角,共同参与教育、共享教育成果,增强了党员的归属感、认同感和主体意识。

  5、浙江:打造全媒体平台,创新党员教育手段

  背景:随着信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沟通联系、获取信息、表达诉求的重要媒介和主要工具,如何有效运用新兴媒体开展党员教育,是时代对党员教育提出的新课题,也是增强实效性的迫切需要。

  创新:浙江省大力加强党员教育全媒体平台建设,推动党员教育“上电视、上手机、上互联网、进广场”,有效增强了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党员教育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在浙江卫视黄金时段开辟《时代先锋》党建电视栏目,建设浙江党建电视平台,增加播出时段,丰富节目内容。开发浙江党员教育手机台,党员能方便地进行视频点播、信息浏览、电视收看和微博互动等操作。首创“红色搜索”引擎,专门用于搜索党员教育视频课件,有效解决了党员教育教学资源相对分散的问题。建设远教广场(影院),把远教设备从会议室里解放出来,在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等人员聚集地进行开放式播放。

  调研中我们发现,这些生动案例都来自基层一线的实践,充分说明基层蕴藏着强大的创造力和创新力。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启示:

  1、构建党员教育阵地网络是增强实效性的基础。只有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类资源、扩大教育覆盖、满足各类需求,才能为增强党员教育实效性提供有力保障,有效推动工作开展和任务落实。

  2、丰富党员教育内容是增强实效性的前提。只有主动适应党员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新挑战,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地域党员的个性化需求,不断丰富和改进党员教育内容,才能增强吸引力,提高实效性。

  3、改进党员教育方式是增强实效性的关键。只有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变灌输为启发、变单向为互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激发党员参与学习的内生动力,切实提高实效性。

  4、创新党员教育载体是增强实效性的抓手。只有主动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不断丰富党员教育工作载体,实现传统方式和现代手段的相互补充、相互融合,才能在新形势下赢得主动、扩大影响、增强实效。

  二、影响党员教育实效性的问题和因素

  调研中,我们感到,近些年来,党员教育工作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在教育内容、形式、载体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创新,针对性、实效性不断增强,但还存在发展不平衡、教育方式方法不能完全适应时代要求、教育内容不能很好地满足党员个性化需求、说服力和感染力不强、保障措施不力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党员教育的实效性。究其原因,既有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自身因素,也有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冲击带来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经济的逐利性。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条件下,等价交换、自由选择、博弈竞争、利益最大化等观念和基本原则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致使一部分党员的价值观念市场化、货币化,与党性原则发生矛盾,引发党员心理上的强烈反差。这种反差突出表现为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与党的宗旨的冲突,商品经济追求利润的冲动与党性要求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冲突,商品经济自发滋长的个人主义与党所提倡的集体主义的冲突,商品经济产生的“金钱至上”观念与党所要求的精神激励的冲突等。受其影响,一些党员对理想、精神、荣誉、道德等不能直接带来物质利益的东西丧失兴趣,党员教育影响力、感召力降低,影响了党员教育的效果。调查问卷显示,20.61%的党员认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影响党员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是“追求物质,一切向钱看,私利至上”。(见图1)。

 

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影响党员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思想文化的多样性。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的同时,也使各种意识形态、思想文化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交流、交融和交锋,广大党员所处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面临的思想冲击更加激烈深刻。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不断渗透,非主流意识形态不断扩张,削弱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影响了部分党员干部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在这种情况下,用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统一思想的难度加大,对党员教育实效性产生极大冲击。调查问卷显示,17.33%的党员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影响党员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是“文化多样性”,16.42%的党员认为是“思想多元化”。(见图2

 

2: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影响党员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信息传媒的开放性。信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在给党员教育带来难得机遇的同时,也使得舆论导向的控制力和意识形态的防御力面临严峻挑战,党员产生思想问题的触发点增多、蔓延性增强,增加了党员教育的难度。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矛盾凸显期,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等容易被网络传媒利用、炒作、放大,导致一些党员心理失衡,产生消极情绪,党员教育特别是理论教育的说服力和公信力被削弱。同时,在信息网络化条件下,每个人都是一个通讯社,每个网民都是一名记者,每位博主都是一个新闻发言人,每部手机都是一台摄像机,党员教育组织管理的难度空前加大。

  4、个体需求的差异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员队伍逐渐呈现职业结构多样化、年龄结构层次化、知识需求个性化等趋势,党员参与教育的自主性显著增强,更加注重自身的需求和兴趣,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行业的党员学习需求“众口难调”,难以满足。一些党员反映,党员教育普遍存在“白菜萝卜一锅煮”、“长的短的一刀切”的“大呼隆”现象,教育内容也是千篇一律、万人一方,与党员需求多样化不合拍、不同步,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效果不明显。调查问卷显示,15.87%的党员认为目前党员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见图3)。

 

3:目前党员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5、党员队伍的流动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党员队伍流动性日益增强、日趋常态。流动党员数量增加、流动频率加快导致这部分党员的教育活动难组织、成效难体现。流动党员外出,其主要目的是创业、就业,这一凸显的利益诉求从目前的党员教育中难以得到满足,流动党员自觉参与党员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同时,工学矛盾也是影响流动党员教育实效的主要原因之一。问卷调查显示,19.49%的党员认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党员流动性大,传统教育方式难有效果(见图1)。

  6、手段方法的滞后性。按照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的要求,党员教育从手段到内容,从师资到教育方法都滞后于形势发展需要。一些基层党组织只注重教育培训的数量,不注重教育培训的质量,多数仍采用开会学文件、上课听报告、讨论写心得等灌输式、照本宣科式教育模式,缺少艺术性和思想性,既不生动活泼,也不喜闻乐见,党员在心理上排斥、行动上应付;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凝聚力,党员教育工作难以落实,党员得不到有效教育;有些地方教育基础薄弱,缺乏阵地、师资、教材、经费等保障,影响了教育活动正常开展。调查问卷显示,12.47%的党员认为党员教育内容单一陈旧,针对性、实效性不强,12.37%的党员认为目前党员教育以灌输式为主(见图3)。

 

  三、衡量党员教育实效性的主要标准

  调研过程中,基层党务干部和党员反映最多的是党员教育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不明显。大家普遍认为,党员教育工作缺乏硬指标,衡量教育实效性缺乏评价标准,是造成党员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主要原因。访谈中,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迫切希望能够自上而下制定一套考评党员教育工作、衡量党员教育实效性的标准体系。

  调研组在听取专家意见和深入研究分析后感到,党员教育实效性作为党员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相契合的程度,是党员教育工作的生命线,是衡量党员教育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尺度,是一个与施教方式、受教对象、组织保障和形势环境相关联的动态效应。党员教育实效性的衡量标准,必须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核心,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党性观念是衡量党员教育实效性的第一标准。增强党性观念是党员教育的第一任务。党员的党性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员的党性主要表现在带头宣传党的政策主张、模范实践党的宗旨、坚决维护党的利益、始终坚持党的原则、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等方面。党员教育就是要按照党性原则教育党员、改造党员、完善党员,使广大党员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纪律上、行动上保持纯洁、更加先进,从而为推进党的伟大事业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党员教育是否有效,首要的看党员党性观念是否进一步增强、理想信念是否进一步坚定、是否切实有效化解了“精神懈怠”的危险。

  2、提升能力素质是衡量党员教育实效性的基本标准。党员是党领导和执政的基础力量,党员的素质高低、能力强弱,决定着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理想信念的实现需要有能力和本领保证,这就决定了党员教育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和能力素质建设贯穿始终,把提升能力素质作为党员教育的基本要求。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针对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现实,党员教育要适应时代要求,着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宣传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自主创业和带领群众创业的能力等。因此,党员教育要敢于正视“能力不足”的危险,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来审视党员教育的实效,切实做到既“温故知新”又“学新知新”。

  3、养成优良作风是衡量党员教育实效性的行为标准。优良的作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是通过广大党员干部的良好行为体现出来的。然而,优良的作风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经常教育、逐步积淀形成的。有效的教育就是要按照新时期的形势任务要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养成一整套优良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并落实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使之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以每位党员的实际行动和个人魅力,使我们党始终保持最广泛、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远离“脱离群众”的危险。

  4、发挥模范作用是衡量党员教育实效性的实践标准。共产党员与一般群众的根本区别在于党员必须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既要有思想觉悟,又要有实践本领,要自觉地把教育成果转化为创先争优的实际行动,使每个党员真正成为一面旗帜、一个标杆。共产党员能否在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站在时代前列,成为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的模范,切实做到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机时刻豁得出来,是党员教育是否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志之一。

  5、提高满意度是衡量党员教育实效性的价值标准。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核心价值,这一核心价值体现在党员教育工作中,就是使教育工作让党组织满意、让党员满意、让群众满意。提高满意度是党员教育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也是检验党员教育实效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衡量党员教育是否有成效,要从基层看效果,让党员作评价,最终要看党员群众的满意程度。党员教育只有符合党和人民群众要求,才能实现“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目标,才会有效、有功、有价值,才能受到党员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四、增强党员教育实效性的对策思考

  党的十八大对党员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增强党员教育实效性,必须以更宽广的世界眼光、更系统的全局观念、更长远的战略思维深刻把握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复杂考验,充分认识党员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加强战略规划,加大创新力度,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党员教育科学化水平。

  (一)加强顶层设计,以科学规划谋实效

  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在深入分析经济全球化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全局和战略上谋划未来10年、20年乃至更长时期内的党员教育工作,做到总体有方略、中长期有规划,切实增强工作谋划部署的前瞻性和系统性。

  1、研究制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工作条例》。建议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中组部牵头,会同有关方面,在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总结党员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工作条例》,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明确党员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机构设置、工作机制、教育对象、内容和方式、保障措施、考核评估、监督和纪律等。

  2、研究制定《20142017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员教育培训五年规划的收官之年,建议适时对《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总结表彰。同时,考虑到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应与党的代表大会时间同步,建议抓紧研究制定《20142017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四年规划),对新时期党员教育培训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工作措施、组织领导等提出明确要求,使《规划》更加科学、更具特色、更加有效。

  3、筹备召开全国党员教育工作会议。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曾于1982年、1988年和1994年召开了3次全国党员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出台加强党员教育工作的意见,对党员教育工作作出部署。之后,中央多次开展集中教育活动,没再召开全国党员教育工作会议。因此,建议适时召开全国党员教育工作会议,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党员教育工作进行系统总结,对今后一个时期党员教育工作进行认真研究、全面部署,加强对党员教育工作的指导。

  (二)着力破解难题,以改革创新求实效

  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党员教育的各个环节,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路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影响,破解制约党员教育实效性的难题,使党员教育在适应时代要求中不断增强实效。

  1、创新理念,提升创造力。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自觉把党员教育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放到组织工作中心任务中研究、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牢固树立终身教育、全员教育、全面发展的观念,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强化服务意识,在服务中加强教育,在教育中体现服务,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内关怀帮扶机制,努力构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新格局。树立贴近基层的理念,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基层联系点制度,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现代信息传媒探索党员需求信息反馈制度。树立开放透明的理念,开门搞教育,积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借力合力,让专业人做专业事,不断增强党员教育的社会参与度。

  2、创新方式,扩大影响力。提升品牌质量。以强有力的措施,使远程教育、共产党员网、共产党员手机报、共产党员电视栏目等教育平台办出水平、办出品牌、办出影响力,探索创办共产党员广播栏目和共产党员杂志,逐步构建全国党员教育培训云平台,建设具有马克思主义政党鲜明特色的全方位、多层次、辐射式的党员教育网络阵地集群。注重典型示范。适时以现场经验交流会的形式,推广“十百千万”工程、“双育工程”、“情景互动式课堂”等经验做法。探索网络互动。依托共产党员网开办共产党员微博,探索鼓励广大党员实名参与网络互动、主动发出声音的机制,建议在网上开展“身边的感动——党员故事”全国征集评选活动。

  3、创新格局,强化执行力。进一步明确中央有关部门和省、市、县各级党委以及基层党组织党员教育的工作职责,加强组织部门与党的其他职能部门、教育机构、新闻界、理论界等的沟通、协调、互动,充分整合利用现有党员教育机构、基地的资源优势,建立100个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推动各级党员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努力形成全党办党员教育的格局、全社会参与党员教育的格局、党的职能部门和各级党组织齐抓共管党员教育的格局,奏响党员教育“大合唱”,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

  (三)建立评价体系,以强化考评促实效

  以“组织满意、党员欢迎、群众受益”为目标,按照目标明确、责任具体、指标完善、评价科学的原则,建立党员教育实效性“1+3”综合评价体系,即制定《关于党员教育实效性考评的意见》和《党员教育学分制考评办法》《党员教育培训管理考评办法》《党员教育满意度考评办法》等。在《意见》中,要着眼从基层看效果、让党员作评价,明确党员教育实效性测评标准,参照广东等地正在实施的“领导带学”等工作考核评价办法,从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学用效果和教学保障等方面,推进考评的精细化、规范化、程序化,真正发挥考评机制倒逼作用,使党员教育跟着需求走、照着测评改。

  1、明确五类指标。设定党员教育覆盖面、党员教育认同度、党员教育持续度、党员教育优质率、党员教育满意度等五类指标,科学设定权重,推行量化考评。

 

  2、突出五项重点。着眼党员教育全过程,突出组织领导、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保障、教育成果五个重点,对党员教育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评。

  3、落实五级评价。即党员述评、党委(党支部)自评、市县主评、省级督评、中央点评五级评价。在一个考评周期内,既要考评党员、又要评价组织,既要自评、又要他评,既要经常性考评、又要特定条件下考评。

  (四)强化制度建设,以完善机制保实效

  以科学规范、权责一致、运转高效、充满活力为目标,建立健全党员教育体制机制,以制度刚性和约束力保证党员教育取得实效。

  1、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坚持把党员教育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按照责任层级清晰化、责任主体明确化、岗位责任具体化的原则,建立健全“书记抓、抓书记”的工作机制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2、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完善各级党员教育培训联系会议制度,健全组织部门牵头的党员教育党内协调、党政协调、党群协调机制,加强与党的职能部门、政府部门、群团部门、新闻媒体等定期沟通协调;对各级党员教育工作机构、职能、力量配备等提出明确要求,以保证上下贯通、步调一致、有序运行。

  3、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运用党员教育考核、评价结果,对成绩显著的党组织给予表彰,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的党组织给予批评并限期整改。建立完善党员教育培训纪实制度、公示制度和在线学习电子档案,对党员参加学习教育进行跟踪管理,把考评结果作为党员干部提拔任用、选优评优的重要依据。

  4、健全成果转化机制。完善学用转化机制,搭建志愿服务平台,让党员受到的党性教育和技能培训成效体现在服务人民群众、带动创业就业、引领社会风尚上。完善成果共享机制,综合运用观摩交流、教材展示、课件(党课)评比等形式,及时推广好课件好节目好报告好经验,确保党员教育成果及时转化为实践成果和党员队伍建设成果,实现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5、健全基础保障机制。完善队伍保障机制,整合党校教师、讲师团成员、专家学者、各行业先进典型等力量,推动中央、省、市、县四级党员教育师资建设,加强党员教育业务骨干选拔培养。完善教材保障机制,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制定《党员教育教材开发计划》,通过指导制作、自主制作、委托制作等方式,策划制作一套通用系列教材。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建议建立党员教育基金,加大对贫困边远地区党员教育支持力度;在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党组)留存党费主要用于党员教育培训的基础上,推动党员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党员教育有必要的经费保障。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